回首頁 >前言

重點一:推動全人教育展開

身心靈及人格學養的平衡發展,一直是本校的重要願景之一,培養師大人「誠以待人、正以律己、勤以治學、樸以處事」的精神更是我們所期許的,希望藉由全人教育的推動,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及價值觀,豐富人生閱歷,進而達成全人教育的終極目標。

一、未來展望

(一)落實全人教育,成為研發與推廣的典範大學。
(二)加強學生輔導,推動品格教育,兼顧專業與品德素養。
(三)擴大志工參與,落實服務學習。
(四)促進校園健康和活力,發展成為健康促進、心理輔導和體適能推廣重鎮。

二、實施策略

(一)落實全人教育,成為研發與推廣的典範大學。
  1. 建立本校獨特且具整合性的學習檔案電子系統
    透過宣導與獎勵措施,鼓勵學生多元學習,完整記錄學生各項學習經驗與成果,提供學生未來進修和就業證明。
  2. 培訓「種子達人」
    每年培訓50名種子達人進行系統測試及各類基本能力檢定、參加各類非正式課程活動、職涯發展輔導及養成良好習慣系列學習等,定期辦理座談檢討分析學生學習成果,並透過「種子達人」推廣運用學習檔案之經驗。
  3. 推動「德智體群美」五育活動
    結合行政單位各項資源,舉辦「德智體群美」活動,鼓勵學生參加,促進五育均衡發展。
  4. 推動「社團達人方案」
    發展社團輔導計畫,輔導學生踴躍參加社團活動,並透過活動參與,探索個人興趣,使學生能於在學期間獲得良好的身心靈發展,培養學生進入職場的競爭力。
(二)加強學生輔導,推動品格教育,兼顧專業與品格素養。
  1. 推行「品德教育實施方案」
    透過新生輔導、導生活動、生活講話、週會、學生社團活動、學生自治組織等方面,推行「品德教育實施方案」,加強品德教育的落實。
  2. 辦理「品德教育工作坊」
    邀集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發表分享實務經驗,辦理系列工作坊,深入瞭解品德教育當代思潮與發展重點,以利執行人員有效掌握方案精神,運用專業知能。
(三)擴大志工參與,落實服務學習
  1. 開設服務學習課程,提升公民素質,實踐公民責任
    服務學習課程包括服務學習課程(一),目標為增進學生對學系的認識、促進師生情誼;服務學習課程(二),目標為培養學生關心校園,營造友善校園文化,養成學生關懷社會,樂於服務的習慣;服務學習課程(三),目標為透過專業服務培養核心能力,增進競爭力。
  2. 充實師生服務專業知能
    辦理服務學習課程推廣及成果分享活動,包含:教師研討會、教師經驗分享、開課說明會、教學助理培訓、服務知能課程、課程成果分享會、優秀學生表揚等;以充實服務倫理、服務技能等,達到服務學習互助互惠的效果。
  3. 社團服務學習
    鼓勵學生參與各項服務,如平時服務、寒暑假服務、偏遠地區課輔、國際志工等活動,開設「社團服務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從「做中學」,並透過反思的過程以強化學習的效果。
(四)促進校園健康和活力,發展成為健康促進、心理輔導和體適能推廣重鎮
  1. 持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資源舉辦衛生教育保健等活動,提供本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服務、健康促進計畫營造校園健康環境,提升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知能,促進學生、學校人員、家庭和社區人員的健康。
  2. 辦理「情緒智商提升」方案
    成立宿舍與同儕服務隊「心靈小棧」,並持續辦理個別心理諮商及促進心理成長各項活動,同時發行心理成長刊物「輔導專頁」,促進學生個人的成長與成熟,達到全人教育的總體目標。
  3. 推動「健康住宿環境」
    營造良好住宿環境,養成學生規律運動、健康生活的習慣,促進全人發展。
  4. 推動「兩性平等教育」
    為落實校園性別平權理念,建立校園兩性平等意識,推動校園內性別平等教育及建構性別平權的師生互動之目標,創造無性別歧視的校園學習環境。
  5. 落實與推廣學生體適能
    加強學校體適能中心功能,落實學生體適能的全面檢測及培養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

重點二:培育跨領域人才,提升就業競爭力展開

面對全球化的趨勢,本校立基於既有之教育專業優勢,整合資源、提供完整課程與學程,並結合產業實習機會,以培育具有國際視野、跨領域專業人才為目標。

一、未來展望

(一)增進學生全球視野,培養具國際競爭力人才。
(二)調整院、系、所架構,強化教學資源之整合。
(三)改造全校課程架構,提升教學品質。
(四)落實產業實習,提升就業競爭力。

二、實施策略

(一)增進學生全球視野,培養具國際競爭力人才。
  1. 提昇學生外語能力。
    (1) 規範畢業生最低外語能力檢定標準,未達者施以補救教學。
    (2) 整合、開設全校外語課程,鼓勵學生學習第二外語,並輔導通過檢定。
    (3) 增設語言學習教室。
  2. 開設全英語學位學程。
    (1) 訂定獎勵措施,鼓勵院、系、所開設全英語學位(或學分)學程。
    (2) 新進教師應具有英語授課能力。
    (3) 與國外大學合作開設跨文化「全球面向」(包括公民意識、解決衝突、多
         元、平等、永續發展等概念)之雙聯學程。
  3. 選送學生赴海外專業實習。
    (1) 與海外先進或具發展潛力之企業或機構簽訂雙方合作協定。
    (2) 建立推薦、遴選及申請制度。
(二)調整院、系、所架構,強化教學資源之整合
  1. 調整院、系、所架構。
    (1) 以學院為核心,強化教學資源協調、整合之功能。
    (2) 配合國家整體人才培育政策、社會發展需要及學校教學資源條件,推動院、系、所之整合或擴充。
  2. 鼓勵跨領域學程設立,即時回應社會需求及時代趨勢。
    (1) 結合系、所、學程、中心及研究計畫等資源,建立跨領域學程,發揮資源整合
         功能。
    (2) 以學程為基礎,對外爭取資源,進行產學合作,發展學校重點特色。
(三)改造全校課程架構,提升教學品質
  1. 實施全校課程改造計畫。
    (1) 以學生未來進路為主體,重新建構系所專業課程。
    (2) 建置系所課程地圖,作為學生修課參考。
  2. 建立教學交流平台,促進創意教學知能。
    (1) 選定重點發展教學方法。
    (2) 建立教學方法工作坊,結合實驗課程,執行教學方法研究。
    (3) 將此創新教學方法研究成果E化,充實本校數位教學平台資源。
  3. 建置完整的「甄選-訓練-評鑑」助理制度。
    (1) 建立具分殊性的教學助理訓練制度。
    (2) 發展教學助理評鑑評量表,定期實施評鑑,以評估本校教學助理成效。
(四)落實產業實習,提升就業競爭力
  1. 落實國內外產業實習。
    (1) 建置實習企業資料庫:積極強化與國內企業廠商互動與溝通,並建置企業廠
         商資料庫,俾利提升產業實習效益及素質。
    (2) 擴大就業博覽會之服務範疇:在本校每年固定辦理之就業博覽會中,增加
         「國內外產業實習」之服務類項,使就業博覽會也可以是實習博覽會。
  2. 延攬產業達人協助教學。
    (1) 延聘產業界經驗豐富、卓有專精之專業人士,擔任本校「駐校專家講堂」之師
         資,以藉助其豐富之實務經驗,協助教學。
    (2) 系所商請業界專業人士擔任「企業導師」,提供在學學生相關生涯諮詢服務,以
         協助同學瞭解職場概況及思考未來發展方向,提前做好就業準備。

重點三:以品德為本,養成專業菁英師資展開

本校承繼優良傳統,為培育優質菁英師資,未來五年師資培育將著重師資生的品德教育,強化其服務及實踐能力,提升其專業知能,以培育專業、質優、創新的中等學校教師為目標。同時加強與實習學校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並持續推動師資培育增能計畫,以期帶動全國師資培育之創新與發展。

一、未來展望

(一)培育專業、質優、創新的中等學校教師,成為全國師資培育重點大學。
(二)推動中等學校教師培育碩士化。
(三)落實師培生之實習輔導,並強化與實習學校之夥伴關係。
(四)推動教師在職進修及教師專業發展。
(五)引領全國師資培育政策與實務之改革與創新。

二、實施策略

(一)培育專業、質優、創新的中等學校教師,成為全國師資培育重點大學
  1. 加強師培生之品德養成
    配合全人教育實施,規劃師培生參與相關品德、志工、學習服務等活動;師培生甄選條件,納入學生之品德表現。
  2. 規劃菁英師資培育之甄選與輔導機制
    配合全人教育實施,規劃本校師資培育精進方案,修訂本校師培生甄選機制;規劃完善之師培生輔導機制。配合教育部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積極爭取教育部師培重點大學及卓越師培獎助學金。
  3. 研發師資性向鑑定工具。
    協請本校相關單位研發師資性向鑑定工具,以作為遴選師資生之參考。
  4. 建置師資培育歷程作業系統
    規劃師培生資料建置、加科登記申請及師培生畢業追蹤等三大功能之師資培育歷程作業系統,並建構一套完整之師培生資料庫。
(二)推動中等學校教師培育碩士化
  1. 持續辦理中等學校各學科教師碩士在職進修專班
    辦理中等學校各學科教師在職進修專班,以提升現職教師教育專業知能,並提升其學歷至碩士程度。
  2. 辦理部分學科碩士級中學師資培育計畫
    整合本校現行師培生甄選、碩士班先修生甄選及碩士班推薦甄選入學等措施,訂定碩士級菁英師資培育方案。
(三)落實師培生之實習輔導,並強化與實習學校之夥伴關係
  1. 遴選優質教育實習機構與輔導教師,進行教育實習革新工作
    配合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有關「優質教育實習機構認證實施計畫」及「優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認證實施計畫」,建立教育專業發展學校指標,遴選教育實習機構與教師,以進行教育實習合作。
  2. 辦理各項專業成長活動,並推動師培生至偏遠及海外地區進行教學實習
    舉辦教育實習職前研習及實習學校教師之專業成長活動;鼓勵師培生前往山地、離島學校及海外台校實習,以延續「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及本校服務課程之宗旨。
  3. 建置實習輔導數位化作業流程與學習資源網
    建立有關分發作業及實習成績評量作業等教育實習歷程之標準化流程,以及建置教育實習輔導數位學習資源網。
(四)推動教師在職進修及教師專業發展
  1. 建構中等學校教師進修暨交流之網路平台,提供教師研習進修管道
    規劃建置網路教師進修平台,成立網路學習社群,以增進教師研習進修管道。
  2. 推動中等學校教師進修課程規劃與專業發展之研究
    推動中等學校教師進修課程規劃研究,並辦理系統、進階、多元之教師進修活動;建立學科教材教法之專業師資社群,結合學科教材教法之專業師資,建立完善之師資社群,以協助在職教師之專業發展。
  3. 連結地方教育輔導資源,支持偏遠及原住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
    結合本校地方教育輔導工作,對偏遠及原住民地區學校,進行到校實地輔導,及支援該地區學校教師專業發展。
(五)引領全國師資培育政策與實務之改革與創新
  1. 持續推動師資培育創新教學計畫
    推動本校師資培育有關制度、課程、教學與創新方案,推動師資培育創新教學計畫。

重點四:推動評鑑、輔導與獎勵制度,提升專業表現展開

本校各類評鑑制度實施至今,並未積極落實評鑑結果之回饋機制。因此推動未來以評鑑結果為基準,建立客觀公正之輔導與獎勵制度,以促進學術表現全方位提升,使本校躍升為一流學府。

一、未來展望

(一) 推動各類評鑑之制度化及資訊化,務必確實發揮獎優汰弱功能。
(二) 透過各類評鑑,推動相關獎勵方案,以建立公平之回饋(feedback)機制,並藉此追求本校
  全方位提升,躍升成為一流學府。

二、實施策略

(一) 推動各類評鑑之制度化及資訊化,務必確實發揮獎優汰弱功能
  1. 推動設立「教師學術表現計點方式」
    目前本校各院系所自訂之教師評鑑細則,其中研究部分之評分方式及標準落差甚大。藉由「教師學術表現計點方式」,可使校內教師研究評鑑之計分標準趨於一致,更為制度化及公平客觀。
  2. 推動校內各院系所施行相同之教師評鑑流程
    目前本校各院系所自訂之教師評鑑流程並不一致,藉由推動相同之教師評鑑流程,可促進院系所之教師評鑑流程更為嚴謹。
  3. 推動設立「系所績效管理系統」
    參考國內各大學之系所評鑑指標,訂定本校「系所績效管理系統」,以徹底落實本校系所自我評鑑機制,達成制度化與資訊化之目標,提昇本校各系所教學、研究及行政之品質與成效。
  4. 定期實施本校教學研究單位(系所及中心)自我評鑑
    推動由本校「校評鑑委員會」執掌評鑑之方式、內容及實施期程,每隔三~六年評鑑一次,以提升系所及中心成效及發展。
  5. 增加校外學者專家參與「校評鑑委員會」,以徹底落實功能
    加強校外學者專家參與程度,引進校外多元化評鑑理念,以使校內相關評鑑更具公信及客觀度。
(二) 透過各類評鑑,推動相關獎勵方案,以建立公平之回饋(feedback)機制,並藉此追求本校全
  方位提升,躍升成為一流學府
  1. 依據「教師學術表現計點方式」結果,作為教師獎勵之依據
    依據「教師學術表現計點方式」結果,頒發獎勵金予學術表現優良教師,並建立輔導與淘汰機制,協助學術表現落後之教師自我提升。
  2. 依據「系所績效管理系統」結果,作為分配員額、空間、經費等資源之依據
    推動以量化指標的方式具體評估系所發展之狀況,俾使系所能據以定期進行檢討及改善,並作為本校調整資源(員額、空間、經費等)分配、修正中長程計畫及單位之增設或變更等之參考。
  3. 進行中心年度營運經費及成本效益分析
    推動中心定期進行年度營運經費及成本效益分析報告,並提供報告至「校評鑑委員會」,以了解各中心運作情形及問題,俾利推動相關輔導和改進措施。

重點五:建立頂尖研究群,進軍國際展開

依據本校特色及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培植具有國際頂尖研發潛能之計畫研究團隊,除追求倍增研究計畫及學術期刊發表質量,更推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學合作能量。

一、未來展望

(一) 配合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培植研究團隊。
(二) 推動校務基金挹注於重點發展領域,提升本校學術研究水準。
(三) 提升校內研究人力,倍增研究成果。
(四) 推動校內關鍵技術產業化,倍增產學合作能量。

二、實施策略

(一) 配合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培植研究團隊
  1. 推動具有國際頂尖研發潛能之計畫
    依據本校特色及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校內跨領域或跨院系所合作研提之大型研究計畫為主要計畫類型,發展推動具有國際頂尖研究發展潛能之計畫,以提升本校之國際知名度及學術影響力。
  2. 推動具有潛能向校外申請重點資源之整合型跨院系研究或創作團隊
    以校內跨領域或跨院系所合作研提之整合型團隊推昇研究計畫為主要計畫類型,培植具有潛能成為向校外申請重點發展之養成團隊,以為本校爭取更多經費及資源。
  3. 建置本校延聘優秀教師制度,提供彈性薪資,引進全球頂尖人才
    研議彈性之教師招募及薪資制度,吸引優秀人才至本校發展,以提升本校研究質量。
(二) 推動校務基金挹注於重點發展領域,提升本校學術研究水準
  1. 以政府宣示之未來重點產業為發展方向(例如:文創、教育、科技等),以校務基金逐年挹注於具有頂尖發展潛能之研究計畫,以期大幅提升本校學術研究水準。
(三) 提升校內研究人力,倍增研究成果
  1. 推動政府研究計畫數量倍增
    舉辦各類研討會或工作坊、並提供各類補獎助,以協助或鼓勵校內教師申請政府研究計畫案,並提升計畫質量。
  2. 推動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能量倍增
    持續辦理各類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協助或獎勵措施,以協助教師成功投稿國外學術期刊,提升未來學術產出。
  3. 推動經營重要學術期刊
    推動本校學術研究期刊進入SCI、SSCI、A&HCI、TSSCI及THCI Core等重要國際期刊。
(四) 推動校內關鍵技術產業化,倍增產學合作能量
  1. 整合學校資源,規劃建立產學合作服務平台
    藉由各類產學合作宣導及獎勵措施,提供本校教師產學互動機會,擷取產學合作成功經驗,並整合學校資源,規劃建立服務平台(包括專屬網站及印製服務手冊等),提供產業界作為尋求本校諮詢與研究服務之參考。
  2. 推動產業互動,增進產學合作機會
    推動設立產學合作中心(例如生技中心),以加強產業互動,奠定合作基礎。
  3. 推動育成中心轉型,引進新經營團隊重新規劃未來營運方針
    以本校特色領域為主軸(例如:文創),結合本校專業師資,除積極以新企劃案爭取政府經費補助,另配合區域廠商需求,進行加值及營利之培育措施;同時並可提供學生就業機會,強化學生就業能力。

重點六: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系所院國際化展開

本計畫重點以推動每一系所院簽訂一國際合作案為具體目標,落實國際交流,並運用國際校友之影響力,宣傳本校,招收國際學生,建置國際化校園。

一、未來展望

(一)推動一系所院,一國際合作案。
(二)整合系所院中心,推動國際夏日學校。
(三)建置國際學生宿舍與國際學者宿舍。
(四)組織國際學生校友會,發揮國際招生影響力。

二、實施策略

(一)推動一系所院,一國際合作案。
  1. 提供國際合作補助,推動系所院簽訂國際學術機構之合作協議
    設置國際合作補助辦法,編列專款,補助系所院依其發展方向,建立對外合作協議,進行師生交換、雙聯學制、合作研究、合作開課、訪問學生、學生暑期專業研習、學生實習等計畫。
  2. 提供外國新生獎學金,推動系所招收外國學生
    依各系所外國新生比例分配獲獎名額,提供獎學金,吸引外國學生申請就讀本校各系所。
  3. 選送優秀學生赴國外進修並提供補助
    補助每系錄取新生之前四名於在學期間赴國外姊妹校進修一學期;書卷獎學生可優先參加本校舉辦之姊妹校語言文化研習團並獲補助。
(二)整合系所,推動國際夏日學校(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1. 開設英文授課之暑期專業課程
    推動各系所邀請國外學者於暑假期間至本校英文授課,並加強宣傳,邀請國內外學生參加。
  2. 開設國際學生暑期華語先修課程
    整合華語教學相關系所院中心,開設暑期華語先修課程,提供國內外國際學位生、交換生、訪問學生華語學習機會。
(三)建置國際學生宿舍與國際學者宿舍
  1. 建置國際學生宿舍
    安排國際生與本國生合住與交流,並建立國際學生輔導機制。
  2. 建置國際學者宿舍
    提供外籍教師、交換教師、短訪學者及外賓優質住宿空間,以提升本校國際形象。
(四)組織國際學生校友會,發揮國際招生影響力
  1. 建立國際學生校友資料庫
    組織並定期召開海外校友會,舉辦交流活動,加強校友合作與聯繫。
  2. 成立海外服務據點
    與姊妹校及校友合作設置海外服務窗口,協助宣傳本校,並赴當地著名中學招收外國菁英學生。
  3. 推動華語生成為學位生
    於國語中心舉辦面對面招生說明會,提供入學諮詢服務,鼓勵學員繼續就讀本校相關系所。

重點七:建置U化校園,提供優質數位服務展開

近幾年來,資訊科技、設備、系統與服務,逐漸從e化(數位化)、i化(資訊化),進展到m化(行動化)與u化(ubiquitous, 無所不在)的情境。展望未來,本校的學習、研究、行政、校園生活所需之資源及服務,在兼顧節能、減碳、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將依此方向進行規劃與發展。

一、未來展望

(一)提供u化校園服務,便利校園生活。
(二)建構u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習品質。
(三)建立數位圖書館,提供館藏加值服務。
(四)推展綠能資訊科技,建構以服務為導向之雲端運算中心。

二、實施策略

(一)提供u化校園服務,便利校園生活
  1. 建構校園智慧卡服務機制,隨手一卡行遍校園
    本智慧卡除結合各類文件申請、教室場地預約、教師課堂點名、活動報到登記、校園門禁安全管理與學生宿舍空調管控等服務外,並擴展應用於校園週邊特約商店、福利社及學生餐廳等處之一般消費,俾使智慧卡之應用服務無所不在,達到校園生活一卡通之願景。
  2. 廣設校園資訊站,資訊服務隨手得
    在校園熱門景點、餐飲部等場所設置資訊站,利用精簡型電腦及有線、無線網 路環境,提供上網、校園活動導覽、檔案傳輸,以及個人行事曆、各項付費紀錄、選課及成績之查詢與列印等服務。
  3. 優化無線網路,連線無所不在
    在校園重要場所,升級與擴充無線網路頻寬,使得u化校園等等服務可以得到無障礙,安全的無線網路服務,不用爭搶頻寬。
(二)建構u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習品質
  1. 建置網路大學平台,推動線上課程
    擴展數位學習平台功能,強化線上開課與遠距教學系統,並提供包括課程內容、電子書包、筆記、學習歷程等無實體個人檔案管理系統,使得本校師生可以隨時隨地存取教授與學習所需的檔案,逐步達到網路化大學理想,以提升學習品質,強化本校國際化基礎資源。
  2. 建置影音e學院,發展開放式課程
    建置影音串流學習服務系統,錄製、彙整授課、演講等影音教材,使學校重要演講不遺漏,重要活動線上觀看,以建構本校在國內開放式課程的領先地位,提昇本校學術界的能見度。
  3. 升級與擴充u化網路環境
    升級與擴充師大校園網路,支援u化學習環境等服務。對外,增大師大校園網路對外頻寬,使學校師生可以更快速地從網路獲得有用的資訊,並且能更有效率地分享師大師生之研究教學於臺灣學術網路。
(三)建立數位圖書館,提供館藏加值服務
  1. 以學系所為單位,建立特色館藏支持研究
    分析學系所主題關鍵字,發展檢索系統,蒐集相關出版書目及電子資源清單;配合引文分析法等資訊計量方法,依照學系所檢視現有館藏強弱,建立專業學系所之館藏,並建立學系所館藏網頁,支援系所及學群現在及未來之發展。
  2. 建立機構典藏資料庫,行銷師大學術研究成果
    發展機構典藏系統將本校教師發表之期刊文章、研討會論文、研究報告、藝術及音樂創作、專書等匯集在一資料庫中,並回溯掃瞄本校各種學術期刊,結合圖書館現有之博碩士論文系統,建立本校之機構典藏,並與國內外之開放存取資源 (Open Access Resources)合作,分享行銷本校之學術研究成果。
  3. 出版圖書、多媒體及加值產品,建立師大品牌
    結合本校特色與專長,規劃出版系列叢書,並利用本校大師之藝術及音樂作品,加值設計富有創意之產品,利用實體及虛擬管道,建立行銷通路,形塑師大品牌。
(四)推展綠能資訊科技,建構以服務為導向之雲端運算中心
  1. 資訊設備虛擬化,節省軟硬體資源
    整編校務行政應用伺服器與儲存系統,運用虛擬化技術將不同的應用服務整合於一台實體主機,藉由提高硬體資源的利用率,不但可減少硬體設備之數量及維護費用,同時可達到節能減碳之功效。
  2. 彈性運用軟硬體資源,以建構校園資訊化服務平台
    透過「分工合作」及「資源共享」之概念,以動態方式集中、配置及管理資源,打造靈活架構之集中管理平台,並將關鍵應用系統搬移至雲端服務平台,達到自動化動態資源分配、服務不中斷的目的。
  3. 統整校務行政資訊服務,簡化公務申辦作業程序
    整合校務行政資訊結構,並建構用戶帳號同步管理暨系統單一簽入身份認證機制,完成系統匯聚、資訊分享、資訊儲存、及資訊擷取等目標之共通性資訊平台,並結合高速網路達到無遠弗屆之行動化服務,進而達成各行政應用系統之業務資訊橫向整合,簡化公務申辦流程,降低時間耗費,提升行政作業效率。

重點八:建置濃厚藝術人文與生態永續之特色校園展開

藝術文化為本校在國內重要的特色,也是本校獨特的資產之一,在全世界許多著名的大學其校園皆以藝術人文的環境氛圍吸引各界前往就讀或參觀。此外,加上目前全球邁向建構生態環保環境的潮流趨勢,故以「藝術風華」及「生態永續」理念為校園建置主軸,運用校區的區域優勢、建築景觀與空間環境的特色,建設具社區、城市與國際化之人文與科技的特色校園。

一、未來展望

(一)建構學校整體為校園文化園區。
(二)打造師大學習生活圈。
(三)建立永續校園,落實綠色大學指標。

二、實施策略

(一) 建構學校整體為校園文化園區
  1. 博物館校園文化園區計畫
    以歷史校園其整體全區都是博物館的理念,以校園古蹟建築群為基礎,結合校區保存具歷史價值之開放空間,調查本校重要歷史文獻與文物等資料,打造校園即博物館的空間環境,建構台師大為博物館園區(Eco-museum)。
    為校園古蹟建築、文物之調查研究、維護使用與展出導覽計畫,校園古蹟建築的修繕與調查,建構校內古蹟相關維護使用資料,並建立其具價值之文物資料及於市定古蹟內透過設立觸控式液晶螢幕的解說方式,建構校園全方位e化導覽系統。
  2. 藝術文化軸線計畫
    除了重要的步道軸線成為藝術大道之外,選擇校園內具國際、國內知名度的大師、名人等,過去在校園內所行走、上學、創作等,或具有歷史事件的地點。尋找校園名人故事,並加以影像及文字紀錄,以空間做為繪本,尋找其名人在校園空間的遺跡、遺址等地點,以及其步行軸線軌跡等。
  3. 藝術校園地景計畫
    校園地景融合人文、藝術與科技,透過空間點的串連成藝術文化軸線,主要提出:(1)公共藝術化、(2)生態藝術化、(3)展演藝術化等,為藝術校園地景計畫之三大重點。也就是,設置許多公共藝術增加校園藝文特色,將校園公共空間視為畫布創作對象;以「植栽藝術」形塑校園人文地景風華;結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音藝術、數位藝術及藝術市集等展演活動。包括:校園公共藝術計畫、校園植栽藝術計畫、校園展演空間計畫等。
  4. 再現梁實秋故居系列計畫
    名人梁實秋故居的整修,典藏其相關之文物,建構校內過往大師文史,再現名人空間古典風華。
(二) 打造師大學習生活圈
  1. 建立大學校園社區化、社區校園化
    逐漸開放校園與周邊社區結合,提供相關環境永續發展課程與活動。
  2. 塑造師大特色社區與城市,創造師大大學城
    結合校園與社區共生共存,成為生活、教學、休閒之師大大學城。
  3. 國際化多元互動的校園計畫
    發展具國際化教學、研究、生活空間環境,成為國際文化交流樞紐。
  4. 形塑本校為社區核心生活圈
    師大具備學習、研究、生活、休閒機能,周邊社區更提供多樣機能與師生共享,形塑校園為社區核心生活圈。
(三) 建立永續校園,落實綠色大學指標
  1. 推動國內與國際之綠色大學結盟
    強化綠色大學推動委員會的運作,建立校園永續辦公室、參與國內與國際綠色大學網絡以與國際接軌,落實國際綠色大學宣言中之行動策略,全方位落實校園永續性。
  2. 建築空間與環境共生計畫
    新建與修建之建築物皆以藝術與生態為主軸,開放空間景觀規劃設計也朝向生態永續的環境設計以及無障礙空間的建立,並發展生態教學、研究、生活空間與環境共生。
  3. 建立「生態綠化」環境,引領永續發展與行動典範
    建置生態多樣的環境,並提供較大的綠覆率,作為實踐永續發展與綠色大學的基礎與行動典範。
  4. 連結綠色大學與綠色社區
    將綠色大學理念推廣至社區,與社區共同推動永續相關活動,共同推廣節約能源與資源再利用機制。
  5. 強化校園地景與建築環境規劃,推動綠建築
    強化各校區之地景規劃品質,建築環境的規劃與建置應符合可申請綠建築標章之標準,並符合綠建築指標,9大指標如下:(1)生物多樣化、(2)綠化、(3)基地保水、(4)日常節能、(5)二氧化碳減量、(6)廢棄物減量、(7)水資源、(8)污水與垃圾改善、(9)室內建康與環境。
  6. 具備現代科技之校園計畫
    大量利用太陽能板,構建電力監控節能、節能照明控制、校園網路通訊、視訊系統。

重點九:推動行政革新及組織再造展開

推動行政革新與組織再造,以建置彈性、效能及創新之完善組織,具備卓越之行政及優良人員,並積極募集社會資源,發展為知識服務型行政組織。

一、未來展望

(一)學校組織彈性化,提升學校競爭力。
(二)校務行政合理化,增進學校運作效能。
(三)學校行銷優質化,積極善用社會資源。

二、實施策略

(一)學校組織彈性化,提升學校競爭力
  1. 組織再造,學術與行政單位員額合理化
    (1)精簡行政組織。
    (2)學術與行政單位合理員額配置。
  2. 中心營運自給自足,拓展財源
    (1)發展校级中心特色,積極爭取專案及拓展財源。
    (2)定期評估校级中心營運成效。
  3. 設置專業經理人,提升校務營運績效
    (1)定義本校營運管理性質之業務與單位。
    (2)設置專業經理人,採營運績效制。
(二)校務行政合理化,增進學校運作效能
  1. 提升行政人力素質,落實獎優汰劣制度
    (1)訂定優質行政人力資源發展計畫。
    (2)建立行政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加強不適任人員處理,加速新陳代謝。
  2. 統整業務流程,簡化工作
    (1)建置各單位業務標準作業流程(SOP)及知識管理系統。
    (2)統整各單位業務流程,簡化程序。
    (3)積極建置各單位業務基本資料庫與各項管理系統。
    (4)提昇會計管理系統e化服務品質。
  3. 規劃空間統整,善用校舍資源
    (1)現有空間的統整分配。
    (2)新建空間規劃設計。
  4. 建置公文線上簽核系統,落實檔案管理資訊化及數位化
    (1)建置公文線上簽核系統。
    (2)建置檔案庫房。
    (3)檔案管理資訊化及數位化。
  5. 落實管考制度,提升學校營運效率
    (1)訂定行政評鑑指標,建立全校管考制度。
    (2)健全本校財務秩序與強化內部控制。
(三)學校行銷優質化,積極善用社會資源
  1. 形塑本校優質品牌形象
    (1)依據本校公關行銷SOP模式,定期發布新聞並朝「高專業」、
            「高回應」、「高效益」三高指標邁進。
    (2)積極強化本校與國內外媒體的互動與溝通,掌握全方位行銷本校的先機,以使
            本校形象高度置於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3)年度性媒體行銷規劃,建立「師大大師」之品牌永續性,全力配合學校政策。
  2. 社會資源籌募
    (1)建制社會資源募集平台,以提出各項大型專案方式,積極連結校內相關單位,
            對外爭取社會資源。
    (2)與專業公司合作建立社會資源長期籌募機制,以豐沛本校校務發展之所需。
    (3)促進各系所積極建立校友聯繫管道,強化對全球校友之服務、溝通與聯繫。